0755-28894021
当前位置:首页 > 干细胞新闻 >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69例重度红斑狼疮1年:14例达到临床缓解,40例接近临床缓解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25 浏览次数:8次

近期,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研究团队在《Stem Cells Internationa》期刊发表了一项关于干细胞治疗红斑狼疮临床试验报告,文献显示,69例患者治疗后1年,16例达到临床缓解,40例接近临床缓解。


干细胞治疗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验证了MSC移植对SLE的免疫调节作用,也为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疗法提供了关键循证依据,更为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提供了治疗希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又称“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具有广泛的临床表现和异质性疾病过程。其特征是对多种器官系统(包括黏膜皮肤、肌肉骨骼、血液和肾脏系统)的炎症和免疫介导损伤。

据了解,全球约有340万人被诊断为SLE,其中90%为女性,大约40%的SLE患者会发展为狼疮性肾炎,10年后约10%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红斑狼疮


SLE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疾病缓解,包括减少疾病加重、住院和由于疾病或治疗毒性导致的器官损伤。当下标准药物疗法虽可控制多数原发性发作,但很难治愈,且副作用严重(感染、卵巢衰竭、继发肿瘤),需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

多项临床前/临床研究结果表明,MSC移植可有效抑制SLE疾病进展,并能改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血清肌酐和抗dsDNA抗体,减少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和淋巴细胞浸润。

本文所述研究旨在确定SLE患者对同种异体BM-UC-MSC移植的临床反应,所有患者均提供了知情同意书,并已获得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当地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筛选:共纳入69例患者,88.4%为女性,中位年龄32岁,中位病程62个月,中位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3,39.0%患者为抗dsDNA阳性,43.5%患者血清补体水平低,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接受过类固醇和几种类型的免疫抑制疗法。

方 法:42例患者术前2-4天接受 CYC诱导(中位剂量1.2g),18例有合适骨髓供体者使用BM-MSC,51例无供体者使用UC-MSC。24例患者(9例BM-MSC、15例UC-MSC)在1个月内接受同源同剂量二次注射。

结果:①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移植后1年,SLEDAI评分随着时间推移显著改善(图1)。在1、3、6和12个月随访期内,SLEDAI评分中位值分别为9分(4-20)、8分(0-16)、6分(0-18)和5分(0-18)。


红斑狼疮临床试验


②疾病缓解率:40例(58%)患者在治疗后达到低疾病活动性(LDA,接近临床缓解),其中34例患者在12个月时保持LDA;16例(23.2%)患者在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CR),其中14例在12个月时保持CR。

③临床反应相关因素:通过对BM-UC-MSC治疗前临床特征及用药史的综合分析,发现年龄较大且基线时无关节痛关节炎的患者具有更高的LDA发生率,同时所有基线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均达到LDA状态。

与未达到CR患者相比,达到CR患者在移植前接受CYC或 HCQ的频率较低,并且基线时年龄较大且无关节痛/关节炎。在CR与抗dsDNA、心肺疾病、以往每日泼尼松剂量、CYC诱导及同种异体MSC来源或第2次注射之间未发现相关性。

总 结:上述回顾性队列研究中,超过一半重度难治性SLE患者接受MSC移植后1年内达到LDA,近四分之一达到CR。这与我们过去10年来的临床试验结果一致,并提示MSC移植与疾病活动度降低和肾功能改善相关。

未来需继续探索使用独特免疫抑制方案和同种异体MSC来源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阐明MSC治疗SLE临床反应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资料:

1Lihui Wen ,Myriam Labopin,Manuela Badoglio,Dandan Wang ,Lingyun Sun ,and Dominique Farge-Bancel.Prognostic Factors for Clinical Respons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Treated by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10.1155/2019/7061408.

2Caroline H. Siegel , Lisa R. Sammaritano.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10.1001/jama.2024.2315.


在线咨询

  • 预约咨询

  •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