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8894021
当前位置:首页 > 干细胞 >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12个月:术后106例患者的运动、独立性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11 浏览次数:15次

脊髓损伤(SCI)是由于创伤导致的脊髓结构破坏,引起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该病每10万人年发病率达13例,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

SCI主要病因包括道路交通事故、跌倒及其它创伤性事件,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原发性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级联反应,包括神经元和轴突死亡、胶质瘢痕形成、抑制分子表达以及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脊髓损伤


SCI有效恢复依赖于解决轴突再生的复杂障碍,包括神经元丢失、抑制性疤痕和阻碍修复的分子因素。除了最初的创伤之外,炎症和氧化应激等继发性损伤过程会进一步损害神经组织,使再生更具挑战性。

为改善SCI预后功能,人们研究了多种治疗方法,其中干细胞疗法显示出了良好前景。既往研究评估了不同细胞类型作为SCI治疗的潜在有效治疗选择,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适用于SCI治疗的特性而被广泛研究。

鉴于SCI的复杂性,有研究发现MSCs和雪旺细胞(SCs)组合似乎比单一细胞疗法效果更佳,两者提供了互补的治疗益处——MSCs支持神经保护环境,而SCs可增强轴突再生和髓鞘再生。

近期,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关于MSCs联合SCs治疗完全性SCI的临床试验,文献显示,术后12个月,患者的ASIA评分(运动、轻触觉和针刺觉)、SCIM-III评分(总分和各分量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


干细胞治疗


患者筛选:该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其中男性占比高达84%,平均年龄31.5±10.0岁。损伤部位分布显示,胸腰椎损伤(69.8%)显著多于颈椎损伤(30.2%)。从损伤时间分布看,慢性SCI患者(伤后6个月以上)占72.6%,亚急性患者(伤后14天-6个月)占27.4%。

方 法:将分离的MSCs(5*105/mL)和SCs(5*105/mL)悬浮在6 mL生理盐水中,3周后在手术室通过24G针头于L4/L5水平行腰椎穿刺,注射后针头保留在原位一分钟以防脑脊液漏出,术后1小时出院。

结果:①神经系统改善情况:术后12个月,所有参与者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运动评分平均值从基线40.7提高到43.3分,轻触觉评分从57.6提高到62分,针刺觉评分从61提高到66分(图1A-C)。 


在颈椎亚组和胸腰椎亚组中,患者的运动、轻触觉和针刺觉评分同样有显著改善,其中两个亚组运动评分分别从基线的23.9、47.9提高到12个月的29.3和49.3。这些结果表明,无论损伤持续时间长短,12个月内均会出现显著的神经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临床试验


②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2个月,患者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SCIM-III)总分从40.3显著提高至47.2。其中自理能力评分从11.8提高至14.3,RSM评分从18.7提高至21.0,移动能力评分从9.9提高至12.0(图1D-G)。 


在颈椎损伤和胸腰椎亚组中,自我护理、RSM和活动能力评分也有显著提高,其中两个亚组SCIM III总分分别从25.1和45.8提高至29.1和53.8。这些结果强调,SCI患者在治疗后的12个月内功能独立性会得到增强。


③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术后12个月,观察到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版(WHOQOL-BREF)问卷的总体健康、身体、社会、心理和环境领域均有显著改善。具体来说,生活质量从37.8提高到43.9,总体健康从23.8显著提升至51.8。

颈椎亚组在12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相比,Q2、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均显示出显著改善。胸腰椎脊亚组相比基线,Q2、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同样也显示出显著改善(图2A-F)。


脊髓损伤临床试验


④主观变化:与基线相比,12个月随访时,报告躯干活动度、坐姿能力、坐位平衡和站位平衡主观改善的患者人数显著增加。此外,获得膀胱充盈感以及自主控制膀胱能力的患者人数也显著增加。

总 结:该研究为大规模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证明联合细胞疗法是治疗SCI的可行方案。未来应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并探索与其他疗法的协同作用,为更多SCI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参考资料:

Akhlaghpasand et al.Neurological, functional,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following combin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Schwann cell therapy in spinal cord injury: a 9-year experience.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2025) 16:226 10.1186/s13287-025-04312-7.

在线咨询

  • 预约咨询

  •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