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团队在国际期刊《BMC Neurology》发表了一篇关于脐带血单核细胞(UCB-MNC)治疗脑瘫(CP)的研究成果。据了解,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旨在评估UCB-MNC治疗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献显示,所有参与者在输注细胞后,运动能力、肌张力、自我护理和生活质量方面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提升。这一积极结果不仅给后续临床试验带来了有力证据,也给更多正在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
CP是一组异质性永久性神经发育障碍,会影响肌张力、运动和运动技能,也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全球患病率约为每千名活产婴儿中有3例。与普通人群相比,CP患者高负担医疗事件发生率更高,经济负担也更重。
CP病因有很多,但其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是共通的。研究发现,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增强以及生长因子缺乏,这些都可能导致髓鞘形成缺陷和胶质增生,以及丘脑和皮质损伤。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能够改变CP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法,现有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主要集中在处理残疾和管理相关的共病,这些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效果有限。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已被证明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其发挥治疗效用的可能机制包括免疫调节以及分泌营养因子、抗氧化分子、血管生成因子、抗炎因子、抗纤维化因子和抗凋亡因子,这些因子可以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鞘内注射单次低剂量UCB-MNC治疗CP,以评估其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66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儿科残疾量表评估(PEDI)和CP生活质量(CP-QoL)方面的改善情况。
患者筛选:共纳入72例CP患者,随机分为UCB-MNC组和对照组。UCB-MNC组中11例男性,25例女性,平均年龄112.51个月,痉挛性四肢瘫痪32例,痉挛性双侧瘫痪4例。对照组中19例男性,17例女性,平均年龄102.50个月,痉挛性四肢瘫痪29例,痉挛性双侧瘫痪7例。
方 法:在镇静和无菌条件下,对实验组HLA匹配的个体进行腰椎穿刺,将脊柱针置入蛛网膜下腔后,采集2ml脑脊液(CSF),其中1毫升送实验室以确定基线CSF特征,然后缓慢移植单剂量5×106 /kg的UCB-MNC,剩余1ml的CSF在最后步骤注入。
对照组患者在镇静条件下,进行背部皮肤轻微针刺,所有病例针刺部位均进行包扎,并在儿童神经科住院24小时,以监测心率、体温、血压和呼吸频率,并记录早期不良事件,研究期间不使用免疫抑制剂。
结果:①运动功能改善:UCB-MNC组平均GMFM-66评分在治疗后1、3、6和12个月时较基线均有明显改善(6个月时改善最显著,达到84.65%),而对照组则未显著变化(图3)。研究结束时,UCB-MNC组的平均GMFM-66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
②肌张力和痉挛改善:UCB-MNC组的平均MA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后显著下降,3、6和12个月时评分略有回升,但较基线值仍有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同样显著改善(图3)。其临床意义是积极的,表明患者的肌张力有所降低,痉挛程度减轻。
③残疾评分改善:与基线相比,UCB-MNC组在6和12个月后的平均PEDI评分均显著增加(图3),但在自我护理评分的平均值上,UCB-MNC组在治疗12个月后相比于对照组才显著改善。
④生活质量改善:在6和12个月时,UCB-MNC组CP-QoL(包括“朋友和家庭”以及“参与活动”)方面的平均改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图3),表明UCB-MNC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
⑤影像学改善:定量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显示,12个月后UCB-MNC组平均各向异性分数(FA)显著增加(皮质脊髓束(CST)和丘脑后辐射(PTR)平均变化),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图 4),平均扩散率(MD)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⑥安全性分析:在接受UCB-MNC治疗后24小时内共观察到30例轻度不良事件(已得到解决),未报告任何严重事件,随访期间,患者及其家属均未报告任何不良事件。
总 结: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鞘内注射UCB-MNC可显著改善CP患儿大脑的粗大运动、肌张力、功能能力及脑白质结构。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参与者只接受了单剂量UCB-MNC输注,我们预估重复注射可能会增强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
Zarrabi et al. BMC Neurology.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individual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ham-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10.1186/s12883-022-02636-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