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移植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 - 一五零生命

0755-28894021
当前位置:首页 > 干细胞 >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7-20 浏览次数:2418次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20~40岁的女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洲患病率比欧洲人群高出2~3倍,发病率在40~250/100000人。临床症状为皮肤出现蝶形红斑特异性皮损或非特性皮损紫癜、关节痛等,严重情况下会累及内脏器官如心肾,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也会受损。

SLE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免疫病理改变主要是T细胞功能异常、B细胞产生过多的自身抗体以及免疫复合物的异常沉积。

目前SLE的常规治疗方法是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联合使用其它免疫抑制剂来抑制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多数SLE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重症及顽固耐药的SLE患者预后仍然很差。


干细胞移植


大量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对重症及顽固耐药的SLE患者使用足够数量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联合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

MSCs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① 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干细胞对T细胞有调节作用,抑制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使产生IFN-γ的T细胞减少;抑制IL-1、IL-6、TNF等促炎因子,上调Treg细胞,纠正T细胞亚群失衡,减少细胞毒作用。

② 对B细胞的调节作用: WeiMin等人研究BALB/c鼠来源的BMSC在体外对自发狼疮鼠模型(BXSB鼠)的T、B细胞影响时发现,异体BMSC可以抑制BXSB鼠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反应,B细胞表面CD40L异位表达下降,并减少lgG的分泌。

③ 对其他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Aggarwla等研究发现,将MSC分別与Ⅰ型树突细胞(DCⅠ)、Ⅱ型树突细胞(DCⅡ)、原态T细胞以及Nk体外培养时发现可以减少DCⅠ分泌TNF-α.而增加DCⅡ分泌IL-10;减少T辅助细胞Ⅰ(THⅠ)分泌IFN-γ,增加T辅助细胞Ⅱ(THⅡ)分泌IL-4,减少NK细胞分泌IFN-γ。

实验研究

2013年,某地一医院与科研机构人员,开展MSC治疗SLE的研究项目,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达到60%以上,证明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SLE的作用。该项研究成果最终刊登在《ArthritisResearch&Therapy》杂志上。


干细胞治疗


临床应用案例

①对40例SLE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其中38例有活动性狼疮肾炎(LN),起初他们的肾脏BILAG及尿蛋白量等指标很高,在注入干细胞24小时后,发现这些指标都有显著下降。移植6个月后,对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进行测量,发现均有下降。追踪12个月后,13例患者达到主要临床反应,11例患者达到部分临床反应,这些患者的总生存率为92.5%。

②在2007~2017间,有科学家对400多例SLE患者进行同种异基因的MSC移植治疗研究。其中4例患者此前已接受6个月传统治疗,无疗效。在移植干细胞后,其蛋白尿明显减少,而包括这4例患者在内的所有患者的SLEDAI评分也显著降低。

③2014年-2015年,江苏某医院对18例SLE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其中17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随访3个月,发现患者相关指标较移植前显著下降,此后的3个月内,这些指标保持下降趋势。

总  结:干细胞移植SLE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的相关指标,帮助修复多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说明:本文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



在线咨询

  • 预约咨询

  •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