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与风湿免疫性疾病“机”缘巧合 - 一五零生命

0755-28894021
当前位置:首页 > 干细胞 >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与风湿免疫性疾病“机”缘巧合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0-27 浏览次数:2792次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内许多医院在“风湿科”后加上“免疫”二字,称为“风湿免疫科”,以示与免疫相关。它实质是一组与免疫相关的、以非组织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包含退行性病变(如骨关节炎),某些潜在的理化因素(如痛风)刺激导致的炎症性病变,疾病主要损害结缔组织,因此又称结缔组织病。干细胞治疗与风湿免疫性疾病“机”缘巧合。

进入21世纪以来,基础免疫学证明免疫异常(免疫的过度活化)参与了此类疾病的发病过程,同时也引领了生物医学的发展,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的诞生促使风湿免疫性疾病进入了靶向治疗时代,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等重要致炎因子成为了重要的目标靶点。但随着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临床应用,也暴露了其局限性。

面对风湿免疫性疾病难以解决的“免疫异常”机制,干细胞强大的免疫调节机制恰好“机”缘巧合,平衡免疫并抑制过度活化的免疫。目前,干细胞治疗的机制已较为明确,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带来了新的临床策略!


干细胞


干细胞的免疫调节
研究表明,干细胞的炎症调节炎症包括适应性和先天免疫反应,也就是说,它对几乎所有固有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具有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和功能、B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球蛋白产生、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抑制;并且,干细胞还可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诱导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

例如,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呈剂量依赖地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蛋白激酶或糖原合成酶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G1期或S期的转化,血清和局部的B细胞活化因子、IL-10水平明显降低,特异性抗体生成减少。

又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干细胞对破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促进破骨细胞形成的炎性细胞因子和促进Tregs 的升高介导。 


干细胞


目前,干细胞治疗风湿免疫性病的临床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多发性硬化和强直性脊柱炎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采集应用不会引起在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的舆论,而且干细胞采集操作简单,常用于临床试验研究。

研究案例1:学者探究UC-MSCs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免疫相关因子变化情况,将30例受试者分为非甾体抗炎药+干细胞组(15例)和非甾体抗炎药对照组(15例),干细胞输注数量为1×108(50ml)。

随访3个月,干细胞组患者血清TNF-α、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移植前和对照组;IL-4水平及CD4+、CD8+、比率高于移植前及对照组;学者认为,UC-MSCs移植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机体炎性相关因子,提高免疫相关因子水平。

临床症状方面,干细胞组的DAS28、HAQ、ACR20评分低于移植前及对照组,说明疼痛、晨僵和关节活动度等症状有所改善。

研究案例2:研究者对7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实施干细胞移植,患者年龄为9~54岁,1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例干燥综合征,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皮肌炎,1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干细胞输注干细胞1×106/kg体重。

试验结果:对疼痛评分、晨僵程度的分数均有所下降,肢体活动程度的分数上升显著;特别是在移植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取得更佳效果。

研究干细胞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机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接下来,研究联合微环境及与所输注细胞群的相互作用将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干细胞治疗潜力的关键!


说明:本文案例均摘录于文献,仅用于科普干细胞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建议。



在线咨询

  • 预约咨询

  •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