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作用? - 一五零生命

0755-28894021
当前位置:首页 > 干细胞 >

干细胞移植

什么是间充质干细胞?有什么作用?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7-27 浏览次数:25813次

众所周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中胚层来源的、广泛分布于全身多组织中的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的发展历史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7年,德国科学家Cohnheim在研究伤口愈合时,首次提出骨髓中存在非造血干细胞的观点,并认为成纤维细胞可能来源于骨髓。


干细胞


20世纪70年代,Friedenstein等成功通过贴壁分离培养的方法,从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纤维原细胞,并证明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并具有定向分化的特征。随后,Prockop和Pittenger分别证明了这种纤维样黏附细胞含有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泌多种间质组织的能力。
1991年,Caplan教授首次提出MSCs的概念,他也被业界称为“间充质干细胞之父”。Caplan把骨髓中可以黏附于塑料培养皿表面、在体外能高度扩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命名为MSCs。此后,MSCs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995年,Lazarus等第一次将MSCs运用于临床,他们收集缓解期血液肿瘤患者的自体MSCs,在体外扩增培养4~7周,再静脉注射入患者体内,患者被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注射后没有观察到毒副作用,提示MSC用于临床安全可靠。
2000年,Erics等首次报道了从脐带血中分离培养出MSC,并认为其不仅能提高造血干细胞的骨髓归巢和早期造血恢复,还具有免疫原性弱的特性。

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2006年,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ISCT)确定MSC的鉴定标准为:
1.在塑料培养皿内贴壁生长,在含血清培养基内,高度增殖;
2.表达CD105、CD73、CD90,不表达CD45、CD34、CD14或CD11β、CD79ɑ或CD19;
3.在体外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公认的MSCs其实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不同分裂增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也可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MSCs在细胞增殖、分化、免疫调控潜能上具有异质性,存在不同的干细胞亚群,其除了具有多向组织细胞分化功能之外,还在造血、免疫炎症反应、血管新生等人体重要功能中起调节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近来,干细胞在免疫抑制方面有了首例干细胞用于器官移植的案例。这篇发表在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案例报道展示了一例肾脏移植患者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免疫耐受获得成功。这位37岁男性行肾移植术前回输BMSCs,在移植后 2 年内,将免疫抑制剂逐渐减量,直到完全停服,过程安全。截止随访期,患者移植后肾脏功能正常。
经过这几十年漫长的发展,大量的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许多疾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包括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血液病、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组织器官损伤和退行性疾病等。


在线咨询

  • 预约咨询

  •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